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县”定爆款107|“机”智共享 解锁“特种兵团”的N种可能

体育正文 70 0

“县”定爆款107|“机”智共享 解锁“特种兵团”的N种可能

“县”定爆款107|“机”智共享 解锁“特种兵团”的N种可能

镰刀割麦、铡刀切穗,如今非常罕见了。然而在平度市(píngdùshì)新河镇,每个麦收季都能看到(kàndào)这种传统场景。 大田的边角,村民的房前屋后,随处都能看到一丛丛高(gāo)秆小麦,它们株高超出普通小麦(pǔtōngxiǎomài)近一倍,种植面积多则一两亩,少则一两平方米,分布在全镇大部分村庄(cūnzhuāng)的边边角角(biānbiānjiǎojiǎo),形成一道独特的传统农业文化风景线。 草编专用高秆小麦是乡村编织艺人指间的(de)音符,是农业文化保护者(bǎohùzhě)心中的乡愁,承载着农耕文明(wénmíng)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。在这里,每一根麦秆都可以成为草编原材料(yuáncáiliào),在农民手中化作30亿元年产值的一个支点。 一项传承数百年的手艺(shǒuyì) 前(qián)高(gāo)家村村民高建军在门前的小菜园里种了一点高秆小麦,大约30平方米,近日刚收获完毕。一捆麦秆竖在房门前,高度与门楣相当。 6月12日,他的母亲和两位邻居坐在家里(jiālǐ)一起掐缏子,金黄的麦秆在她们手指间舞动(wǔdòng),编成了长长的草缏。 村民新收获(shōuhuò)的高秆麦秸。 “我5岁就学着掐缏子,掐到(qiādào)了80岁。”村民林红香(línhóngxiāng)告诉记者,掐缏子要用高秆(gāogǎn)小麦的穗下(xià)第一节,节间长度有半米左右,又长又坚韧,适合编织。麦秆的第二节、第三节也可作为配料,用于包芯、穿绕等。 平度草编专用高秆(gāogǎn)小麦种植系统有(yǒu)上百年历史。如今,制作草编工艺品(gōngyìpǐn)的原料越来越丰富多样,而高秆小麦在新河镇一直是传统的优质材料,尤其适合编织草缏。 村民聚在一起编草缏(biàn)。 草缏,又称草辫,是用麦秆等编成的(de)扁平带子(dàizi),是做草帽、提篮(tílán)、扇子等草编(cǎobiān)制品的传统材料。据史料记载,早在300多年前,新河镇农民就开始(kāishǐ)用小麦秸秆编制草帽等生活用品;1936年,“邑有辫庄(biànzhuāng)10余处,年产草编5万包,70%以上出口。新河附近并有设庄倡制草帽者,工值优厚,青年(qīngnián)妇女竞习为之。”20世纪70年代末,当地的草编经营者曾收集2000余种草缏原件,目前尚存300多个品种。 如今(rújīn),“中国草编工艺品之乡”新河已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,从事草编工艺品的企业有120余家,草编从业人员(cóngyèrényuán)2.3万,草编产品(chǎnpǐn)由原来单一的草类编制(biānzhì)产品发展到8000多个品种、30多个编制手法,产品远销日韩、美国(měiguó)、欧洲、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,年产值达30亿元。 由于需要用到秸秆(jiēgǎn),目前草编专用高秆小麦的(de)收割只能采用手工方式。 农民用手工方式(fāngshì)收割。 在南镇村东边的金色麦田旁边,有一片高秆(gāogǎn)小麦已经(yǐjīng)成熟,长长麦秆被麦穗压弯了(le)腰。“长得比我都高。”村民谷爱玲说,“这片地种了两亩左右,已经进入收获期。” 13日一早,麦收工作继续热火朝天地展开,收割机(shōugējī)在(zài)金色的田间来回(láihuí)穿梭收获大面积的夏粮(xiàliáng);几位农民则手持镰刀下地,一捆一捆地收割种在田边的高秆小麦。在丰收的喜悦里,他们年年守望这份传承上百年的农业文化遗产。 除了利用农田的边角,更多农民选择在房前屋后种植高秆小麦。南镇村86岁的祝淑荣在院外(yuànwài)空地种了大约(dàyuē)10平方米。“再有一两天就(jiù)能割了。”她说,“我每年都种一点,平时用来掐缏子。” 村民利用(lìyòng)院外空地种高秆小麦。 她的邻居则在树丛里见缝插针,种了大约(dàyuē)1平方米高秆小麦。 “随着品种更新换代,现在的小麦株高普遍下降。”新河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高林夏说,“村民为了满足草编(cǎobiān)用料(yòngliào)需求,常常利用房前(fángqián)屋后的边角地块种植高秆小麦。这些适合(shìhé)草编的品种,就这样一代代地保留下来。” 村民驾驶三轮车把新收获的高秆(gāogǎn)小麦运到村内的草编广场,用耙齿梳掉苞(bāo)叶,分小捆摐齐,切掉了麦穗。长长的秸秆晒干后,就可以(kěyǐ)储藏用作草编原料。 农民把高秆小麦梳理后铡穗(suì)备用。 这样的场景,已融入新河镇人民的日常生活中,与白墙黛瓦间的草编(cǎobiān)元素墙绘相映成趣,成为当地草编文化的重要(zhòngyào)组成部分,承载着(zhe)人们对这项百年传统的乡愁记忆。 新河镇位于(wèiyú)平度市西北,辖18个新村,总共103个自然村(zìráncūn)。胶莱河、泽河、淄阳河、双山河四条河流为这(zhè)189.1平方公里土地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,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温和光照等条件适宜(shìyí)小麦生长。 据介绍,草编专用(zhuānyòng)高秆小麦(xiǎomài)不择土壤,适应性广,可在(zài)水浇地、旱薄地、盐碱地种植,还可与马铃薯、菠菜等套种。不过,目前高秆小麦种植总面积并不大。 统计资料(tǒngjìzīliào)显示(xiǎnshì),新河镇现存高秆小麦只有两个品种,秸秆亩产量440-510公斤,小麦籽粒亩产260-300公斤。高秆小麦的种植分布在79个自然村,总面积(zǒngmiànjī)200亩左右。 “品种太少了,种植面积也在萎缩。而新河草编产业蒸蒸日上,亟需对专用草编专用高秆小麦种植系统加强保护。”高林夏说,高秆小麦秸秆总产量难以提升,其(qí)面粉品质(pǐnzhì)也不如普通小麦(pǔtōngxiǎomài),另外因为长得太高,抗倒伏性也较差,这些(zhèxiē)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。 农户充分利用(chōngfènlìyòng)边角小地块种高秆小麦。 “新河(xīnhé)草编在2013年列入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2024年列入全国第一批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,平度草编专用高秆小麦种植系统于2023年入选山东省第二批农业文化遗产。草编专用高秆小麦是新河草编的主要(zhǔyào)原料之一,具有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价值,近年来逐渐濒危(bīnwēi),因此对(duì)其进行品种保护、合理栽培显得尤为重要。”高林夏(gāolínxià)认为,相关工作可以从育新、开发、融合(rónghé)等方面入手。 ——依托科研机构进行育种,培育面粉品质好(hǎo)、且适合编织的高秆(gāogǎn)小麦新品种; ——持续开发(kāifā)以高秆小麦秸秆为主原料的高端草编工艺品,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原料价格,带动更多农户种植(zhòngzhí); ——抓住(zhuāzhù)创建青岛市级乡村(xiāngcūn)振兴示范片区契机,加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,进一步推动草编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。 高林夏介绍新河(xīnhé)草编产业和高秆小麦种植系统。 据介绍,当地政府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包括强(qiáng)化品牌运作为草编产业赋能、打造“草编工坊”带动全民参与、开展(kāizhǎn)科普讲堂加强宣传等,持续做大做强草编产业,同时推动对草编专用高秆小麦(xiǎomài)种植系统的(de)保护工作。 (大众新闻·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(duànshūqiáng))
“县”定爆款107|“机”智共享 解锁“特种兵团”的N种可能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